首页 关于我们 项目应用 项目终端 新闻动态 合作伙伴 合作加盟

加强科技管理工作创新,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

信息来源:未知 >发布时间:2014-12-10 10:41 浏览次数:52

加强科技管理工作创新,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
成都市科技局(市知识产权局) 唐华
2014年8月14日


    去年以来,成都市围绕“改革创新、转型升级” 总体战略和“四化一驱动”改革路线,坚持“抓科技就是抓经济,抓创新就是抓发展”的发展理念,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。2013年9月,市委市政府出台了《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》,提出了“率先建成领先西部、全国一流、国际知名的创新型城市”和“初步建成中西部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城市、国际知名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”的发展目标,对我市未来创新驱动发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。

    2014年6月,制定实施了《成都市加快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(2014-2017年)》,进一步形成了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推进科技创新六大工程,建设创新型城市”的全市科技创新工作“161”总体部署,明确了以“科技创新六大工程”为核心的全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和重大举措,牵引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系统推进、加快实施。同时,在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培育、支持创新创业载体建设、引进培育科技人才、深化科技金融服务、加强区域技术市场建设、强化科技交流与合作等重点领域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,初步形成了成都创新驱动发展“1+N”政策支撑体系,城市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,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,科技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初见成效,创新驱动、内生增长、转型升级的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,中西部创新驱动发展比较优势进一步凸现。

    一、实施企业能力提升工程,着力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
    将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工作重点,2013年9月制定出台《成都市支持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若干政策》,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能力建设,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,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。一是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。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,对企业获批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、工程(技术)研究中心、技术中心等给予100万元支持;开展市级企业研发机构认定服务工作,支持企业牵头联合高校、院所建立产学研联合实验室。

    2013年,全市企业已建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产学研联合实验室、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级研发机构近700个。

    二是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。优化财政科技投入方式,市级财政科技投入的70%以“后补助”方式支持企业牵头的产学研项目,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。如对引进吸纳国内外高校、科研院所技术成果并成功实现转移转化的企业,给予最高200万元资助,对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的企业给予最高200万元的配套支持等,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。三是支持企业研发创新产品。开展市创新产品认定服务工作,鼓励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、技术含量高的创新产品,对战略性新兴产品和重点新产品分别给予100万、20万元研发补贴;鼓励企业创制技术标准和参与技术标准研制,给予最高60万元的资助。2013年,引导企业培育74个战略性新兴产品、204个重点新产品。


    二、实施产业牵引升级工程,着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。围绕产业链、部署创新链,将促进转型升级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落脚点,着力增强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,加快发展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,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。

    一是开展产业技术路线图研制和运用。围绕推动三次产业转型升级、融合发展,面向未来发展和全球竞争优势,研制了移动互联网、汽车、3D打印等9个产业技术路线图,有效引导产学研资源向重点产业链聚集,“导航”产业向技术链和价值链高端发展。

    二是组织实施产业协同创新重大项目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,在移动支付、网络信息安全、轨道交通、生物医药、航空电子等领域组织实施“基于自主可控安全芯片组的新一代信息系统核心设备研发及产业化”、“合作式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”等10个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重大项目,引导产业联盟、龙头企业和高校院所开展协同攻关。

    三是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。主动对接中央在蓉科研院所,引入并实施实施了一批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、具有重大产业化前景、能产生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。目前,正加强与相关院所协调衔接,强化综合服务,整合集成全市资源、要素和政策,加快推进实施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国家网络空间安产业化基地、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民用航空电子系统产业化基地、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先进激光创新基地、国家军民两用核动力研发基地、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都创新基地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。


    三、实施区域创新示范工程,着力促进区域提质升位。

    一是启动实施试点示范专项。2013年11月启动实施“创新驱动发展试点示范区建设专项”,制定实施《成都市创新驱动发展试点示范区建设专项工作方案》,按照“典型示范、分类突破、梯次推进”的原则,在成都高新区、金牛区、双流县等全市13个重点区域率先开展创新驱动发展试点示范区建设,目前各试点示范区形成了专项建设方案,试点示范工作有序推进。

    二是探索建立试点示范推进机制。采取以区为主、市区联动、校院地协同的组织方式和政府引导、市场为主的运行方式,市上立项支持、区(市)县主体实施、高校院所参与共建,推动试点示范区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引入创新要素,加强创新发展基础能力建设,着力增强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,示范带动全市加快步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。相关区(市)县大力整合区域创新资源,组建了专项工作机构,研究提出各具特色的试点示范推进方案,加强与在蓉高校院所开展协同创新,着力推进区域创新服务体系、创新创业载体、重大科研平台建设等重点工作。

    三是着力推进试点示范区差异化发展。推进国家级产业基地领先发展,高新区着力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,加快“三次创业”,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;天府新区启动建设创新研发产业功能区,探索建设全省创新驱动改革试验区;经开区加快汽车零部件协同创新中心建设,引进入驻一批汽车产业高端项目和研发中心,加快建设汽车产业“智造城”。中心城区以金牛中铁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、高新区、成华环电子科大知识经济圈为重点,各试点示范区充分发挥和利用创新资源聚集优势,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,做优做强都市工业园,打造中心城区高端产业发展示范区。近郊区县以双流高校院所科技创新产业园、新都西南石油大学能源装备产业基地、郫县中国川菜科技产业化基地为重点,积极结合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求,主动对接高校院所共建科技产业园区(基地),产学研协同创新有序推进,积极打造近郊区县提质发展示范区。远郊区县以新津新材料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、蒲江有机农产品出口及精深加工科技产业基地等为重点,大力吸聚创新要素资源,着力发展具备比较优势的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特色农业,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美丽乡村融合发展,探索创新驱动升级发展的新路径。

    四、实施院校地协同创新工程,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。着力突破高校院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障碍,推进校院地协同、产学研结合。

    一是搭平台。建立校院地合作分层次联系机制,搭建校院地联席会商交流平台,制定《成都市校院地协同创新座谈会工作制度》,加强市、区(市)县与高校院所沟通协调,合力推进科技成果项目在我市转化实施。

    二是出政策。制定实施校院地合作专项政策,出台《成都市促进国内外高校院所在蓉协同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》,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关键环节制度障碍。

    三是建载体。支持高校院所与地方共建产业研究院、科技孵化器、加速器、科技专业楼宇等创新创业载体,促进基于产业技术进步开展的校院地协同、产学研合作活动。目前,一批校院地协同创新创业载体项目正推进建设,电子科大电子信息产业孵化器等11个载体已初步建成,天府新区西南交大研究院等6个在建载体项目正顺利推进;拟建的西南石油大学能源装备制造孵化园等9个载体项目正积极筹划。

    五、实施科技人才发展工程,着力增强创新驱动智力支撑。

    一是构建人才开发协同机制。组织实施“成都人才计划”,出台《成都市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实施办法》、《成都市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资助管理办法》等系列政策,完善组织部门牵头抓总、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人才工作推进机制。

    二是构建人才发展多元投入机制。集成科技、产业等资金扶持,设立人才专项资金,撬动天使基金、风投基金等社会资金,产生了“集聚高端人才(团队)、催生新兴产业、培养经济增长点”的乘数效应。

    三是构建“人才+项目”引进机制。设立“高校创新创业人才资助专项”, 鼓励鼓励高校院所人才带技术、带项目、带资金在蓉创办企业,顶尖创新创业团队项目可给予500万元资助,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。截止2013年底,全市有国家“千人计划”专家102人,居同类城市前列;省“千人计划”专家299人(占全省总量的90.06%)、顶尖团队18个;全市专业技术人才135.5万人,居中西部城市前列。

    六、实施创新环境优化工程,着力打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。

    一是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孵化载体。出台《成都市创新创业载体资助管理暂行办法》,着力完善“创业苗圃+孵化器+加速器+科技楼宇+产业化基地”孵化链条,推动形成覆盖成果转化和企业成长全过程的孵化培育网络体系。引导产业资本、企业家、天使投资人联合新建各类新型孵化器,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创业苗圃、孵化器、加速器(中试基地)、科技专业楼宇、科技产业化基地,给予30—500万元不等的资金支持。组建成都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,健全全市产业园区与各类创新创业载体信息沟通机制,针对不同阶段企业成长需求开展专业孵化培训,探索建设“创投+孵化”的新型孵化服务模式,全市共建成各类创新创业载体60家(其中国家级孵化器6家、大学科技园4家、省科技企业孵化器17家及市级创新创业载体33家),孵化面积达169万平方米,在孵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团队近5000家、专业机构135家。

    二是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。出台了《成都市科技金融资助管理办法》、《成都市科技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》,设立创业投资引导资金、天使投资引导资金等,积极探索建立股权融资、债权融资和上市融资服务体系,设立债权融资风险资金池,联合银行、担保公司等开发“科创贷”系列融资产品,贷款规模预计达20亿元,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最高1000万元的信用贷款、股权质押贷款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;对在主板、中小板、创业板及海外证券市场发行上市的企业分阶段给予最高500万元的奖励。目前,已聚集各类风险机构140家、风险资本400亿元,开发科技金融产品70多个,累计为500余家企业提供各类科技投融资服务,累计A股上市企业49家、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11家,推动帮助科技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。

    三是着力打造“科创通”创新创业服务共享平台。依托平台汇聚各类服务机构的服务产品,打造覆盖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全过程的科技服务共享体系,为企业创新创业活动提供科技政策咨询、投融资、知识产权、检验检测、文献信息、技术转移、孵化培训等综合性服务。启动“科技创新券”支持模式,鼓励科技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服务产品,着力降低科技创新成本、提升创新效率。

    四是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。大力实施城市知识产权战略,深化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,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,建立全域联动的知识产权执法保护体系,完善知识产权侵权预警和风险防范机制,建立了重大项目知识产权审查机制,引进落户了西部唯一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中心,着力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发展环境,知识产权综合能力进入全国前列,被欧洲通讯社评为“中国投资风险最低的城市,同时也是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做得最好的城市”。

    七、加强学习,务实工作,在创新驱动的时代背景下建功立业,茁壮成长。

    一是要加强业务学习。当前是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吸纳新知、感知变化的时代,电子商务出现,传统商务萎缩了;智能手机出现、4G出现,回家不上电脑了;微信出现,短信没人发了;不是他们夺走别人的机会,而是他们更加懂得接受新事物;不学习改变,迟早要被别人改变。成都正步入“改革创新、转型升级”的重要时期,科技工作首当其冲。我们要学习科技知识,尽量掌握熟悉涉及信息化、智能化的现代科技知识、关键核心技术及其应用;学习产业知识,尽量掌握熟悉产业发展演变、现代企业经营特点,产业链、技术链、价值链及资金链的变化与配置;学习经济知识,尽量掌握熟悉技术、产业、企业、金融和政府资源的相互促进关系,促进创新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。同时,要把学习与调查研究结合起来,学习知识,开阔视野,拓展思维,努力做到干一行、学一行、专一行、成一行。二是要善用互联网思维。首先是用户思维: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,要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心态,在归属感、存在感和参与感上下功夫。我们的用户、服务对象是谁,从科技经济角度看,是科技企业家、高校院所的专家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;从科技惠民角度看,应该是所有的群众。

    其二是迭代思维:两个层面,一个是“微”,小处着眼,微创新;一个是“快”,快速迭代,速度制胜,不追求一次性满足用户需求,而是通过一次次迭代让产品的功能更加丰满。我们为科技企业和群众服务也要有这种理念,从小事做起,现在就做,同时不断改进提升服务质量争取做得更好。

    其三是平台思维:就是构建多方共赢的平台生态圈,要善于把组织打造成为员工的平台,互联网时代,“火车跑得快,全靠车头带”的火车理论已经让位于动车理论,每节车厢都要有一个发动机,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要成为发动机。这对我们对外做好科技服务,对内带队伍、育人才会都带来很多启示,无论是局长、处长、直属单位的主任、甚至部长,都应该思考如何构建有利于激发员工潜力、共同成长的工作生态圈。

    其四是跨界思维:互联网的跨界思维,就是高效率整合低效率,只要找到低效点,就可以打破传统工作格局。科技工作与知识产权工作之间、政府引导与技术转移集团市场化运作的工作之间、各业务处室之间、各直属单位之间、各处室与直属单位之间,都存在如何通过跨界协同形成工作合力,提升工作效率和组织效率的问题。

    三是要重视干部队伍建设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,局党组十分注重干部的交流、培养和提拔。近两年来,机关处级干部轮岗18人次;安排3名机关处级干部任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;选拔3名直属单位干部到机关任处级实职;在机关和直属单位中共提拔12名处级干部(其中有7名直属单位中层干部进入直属单位领导班子);有3名处级干部成长我市副局级干部;向天府新区、技术转移集团等推荐输送处级干部2名;完成机关引进博士、紧缺人才优秀选调生2名。与两年前相比较,我局处级干部在学历、专业结构、工作经验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和改善,培养了一批学历高、创新能力强、懂管理、年龄相对年轻的干部队伍。

    四是要增强工作执行力。首先要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六大工程厘清工作思路,优化工作方法:调查分析问题要注意掌握一线材料,弄清真实情况,定性定量并重,既要做实技术分析又要做好经济考量;部署安排工作,要注意明确目标任务、责任主体、时限进度;推动工作,要注意把握方向、整体谋划,又要找准切入点,在具体环节上实现突破。其二是围绕服务高校院所、科技企业、创新创业人才突出工作重点:力促高校、科研院所成果转化,力争就地转化率有明显提高;聚焦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,加大创新孵化和科技金融服务力度,促进其成为我市可持续发展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市场主体;推进科技人才的培育引进,加快建立以项目聚人才、以人才带项目的工作机制。

    同志们,下一阶段,市科技局要按照全市科技创新“161”总体工作部署,着力推进科技创新“六大工程”,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对我市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引领支撑,为加快实现国家创新型城市目标,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提供强劲动力。

首页| 关于我们| 项目应用| 项目终端| 新闻动态| 合作伙伴| 合作加盟|

东哲科技:全球商品第三方识别认证机构、RFID应用产业的综合服务商,公共商品信息服务平台

Alternate Text dongzhekj 东哲科技公众号

邮箱:dongzhe@dongzhetimes.com

电话:028-86618908 028-86619508

地址:成都市高新区益州大道中段1800号移动互联创业大厦1903室

COPYRIGHT@2015 DONGZHE.COM.ALL RIGHT RESRVED

版权所有:成都东哲科技有限公司 Power by DedeCms 蜀IPC备16012974号-1